第(2/3)页 陶渊明《桃花源记》:“芳华鲜美,落英缤纷。” 梁武帝《乐府·芳树》:“绿树始摇芳,芳生非一叶。一叶度春风,芳华自相接。” 秦淮一连串举例下来,饶是眼前的十几位考古学家,都有些茫然。 毕竟他们也不是什么都懂。 很多时候,都需要翻阅海量资料,甚至是到其它博物馆查看卷宗。 一般而言,一位学者能够翻阅海量资料,从资料中对比出证据,那就是极为了不起的学者了! 但秦核舟……却如同一座博物馆似的往外掏资料? 须知。 他们这些专家,并未事先让秦核舟准备资料,纯粹就是秦核舟奆佬随机应变,每一句话,都是真才实学! 服气。 心服口服。 “我依稀记得,方华纹在青铜镜上经常与枝蔓纹样连用?之所以这样用,是取意《诗经·大雅·緜》中的‘绵绵瓜瓞’。用来祝福子孙绵延不绝。故而,柿蒂纹肯定是错误的。” 当秦淮再一次强调时,刘教授长吁一口气。 他的直觉没有出错! 当然,若不是秦核舟这番有理有据、无懈可击、鞭辟入里的论证,他这种人微言轻的学者,无论说什么也改变不了局面,除非是和秦淮一样。 但这种思路他怎么想得出来? 首先,必须‘碰巧’对中医有一定研究,其次,必须在数以万计的中药药方中,‘碰巧’浏览到了这一个试验,‘碰巧’记在心中,紧接着,‘碰巧’遇到王副组长的刁难。 然后,则是突发奇想的,将‘柿蒂纹’与碰巧浏览过的中医知识联系到一起,从而推翻别人的考证…… 这不是巧合了,而是博览群书、举一反三的必然! 秦淮在文物修复组呆着。 “秦先生,您来掌掌眼,这个青铜炉是真是假?” 秦淮挑了挑眉,他有些头疼,这些组员提出的问题都特别刁钻,而且秦淮并不是全能,有些东西他自然懂,有些确实是爱莫能助。 这并不丢脸,秦淮一直很坦然。 可十几位组员,对于秦淮不懂的,却会选择性忽略,而一旦秦淮有哪一个懂,那就突然狂舔,让秦淮极其郁闷。 不由分说。 一尊小铜炉就摆在了秦淮眼前。 那是一尊宣德炉,广腹短足,棠梨色,包浆温润,古朴有趣,有一种萌萌的即视感。 哪怕是秦淮第一眼看,也觉得美艳不可方物,俨然真品。 但仔细一想,却又不是。 然而,再想要挑刺,顿时哑口无言。 秦淮皱着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