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遭遇谷口-《季汉彰武》


    第(1/3)页

    此时吴汉对峙形势是,汉军郭淮率军围攻八公山,留左部大都督周不疑领麾下诸将屯兵于沘水,水师都督黄权率军屯于淝水,以阻断巢湖、芍陂中的孙吴援兵。吴军吕蒙及蒋钦等诸军已聚集于芍陂,因为忌惮汉军缘故,还不敢轻易接战。于是形成了两条焦灼的战线,郭淮与守八公山的鲁肃争夺于淮河,黄权等军与吴人援军遥遥相望而未交战。

    前面到汉人只是在淮水中架设浮桥,仍然不能攻克八公山,而寿春的援兵已经赶到,随时可以自陆路进行支援。黄权见状,知道在八公山已成僵持之势,就实话回报刘燮:“贼吕蒙等军虽畏战不前,但可以自东南面支援鲁肃,与贼军在山中苦战,实非是明智之举,而陛下此前之谋划,可以为矣。”刘燮于是回书催促,命水师在八公山南面挖掘堑壕,高垒深沟,尽可能阻隔两地吴军,做出将全力困死八公山之假象,然后左军可以出击。

    不过两日,黄权便得到回信,同诸将商议,不料诸将以为工程太过浩大,非一日之功。不如多张旗帜,进逼寿春,再派出斥候巡逻。如果吴人派兵去支援八公山,就趁势进攻寿春,逼得敌军回援。倘若敌军不回援,大可以破吴人空虚之水师,这才是占尽优势。黄权虽然心中不甚同意,但也难抗大流,只好将此事写成回信汇报给刘燮,再大张斥候,戒备吴饶一举一动。

    进入八月,气开始变得晦涩。站在汉营中仰望八公山,只见淮水茫茫东去,对岸的山头掩盖爱一片雾色之郑这是今年的第一场大雾,将双方的视线全都模糊了。有时候太阳挣脱着露头,阳光却射不穿层层的浓雾,但见一轮黄花式的圆盘,在苍茫的西方世界里渐渐坠落。东面隐隐约约起伏不甚明显的山头,还有西方一望无际的平原,在阴霾之中都只留下淡淡的身影。此前的热气一下子就泄了个干净,让一些还穿着夏装的士兵感到有些寒冷。

    而北方来的汉军则对空气中弥漫的湿气感到极为不适,秋装虽然穿上,可这些湿气却像无孔不入似的,从衣服的每一个缝隙渗透进去,眼下还好,但再过一段时间,冷气加重,恐怕就会有相当多的人开始病倒。这座八公山,原名叫北山,只因坐落在寿春城北而得名,后来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八公在此学道,八公皆须眉皓素,能返老还童,还能炼金化丹,最后在山上白日飞升,鸡犬得道,所以改名为八公山。但如今的八公山,却看不到丝毫仙气,除去吴军的营垒之外,艾蒿满地,狐鼠钻营。一旦开始交战,就必有乌鸦在一旁呱噪,实在叫人心烦不已。

    八月壬戌的倾城,阴霾仍旧笼罩淮河与八公山。屯军浮桥头的汉军刚从睡梦中醒来,正准备做饭。这个时候忽然听到山头上响起战鼓,不由得都心中一惊,毕竟在大雾散开来后,双方视线极差,都不能很好地指挥全局,谁知吴人竟然敢主动出击,这着实出乎了众人意料。郭淮是初次作为一军统帅,此时异常紧张,但他很快又平复下来,安慰众人,如此气,吴人最多派几千人来袭营,只要我军阵不乱,他们也无所作为。罢,大家这才安心了些,而后郭淮又点了李典为先锋,让他先行迎担

    李典得令后,也等不了吃早饭,只命部下带了一些随身干粮,到谷地道路间摆开阵势,以迎击下山的吴人。

    连日来,李典一直在生病,浑身无力。他披上铁甲,叫从奴提了铁兜鍪,来到马前准备上马。他拽住坐骑的辔头,左脚踩上马镫,蹬地要待翻身上马,却突然感觉头顶上一阵晕眩,眼前骤黑。只得收脚下来,两手扶住马鞍喘气。左右骑士见此情形,纷纷勒住辔头下马来扶。李典摆手遣开众人,硬咬着牙用力骑上了马背,顿时感到眼前景物摇晃。他定了定神,挥手示意前进。左右见主将病体不支,心气未免增添些许沮丧。

    就这样直奔谷道,才走到谷口,就遇到了吴饶前驱。吴兵见汉军赶来,霎时撤出谷口,直奔谷外斜对的一处山包。汉军急忙出兵追击,见坡上吴人约莫有数百人,在坡顶结阵不走。李典得知前方遇敌,就命将数百弓箭手出谷列阵,与吴人进行对射。其子李祯提议:“贼后必有大队,不如趁着他们没有聚齐,先把这支兵势吃掉,然后把后面的人堵在谷口。”

    李典不允道:“我方大队也没有到,敌情也不明朗,万一吃不下来,就是自入死地了。”

    过了一会,前驱又来报,吴人在高处燃起篝火,火光熊熊,似乎是在同山上之人沟通交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