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隆平高科-《农业巨头从1983开始》
第(2/3)页
和袁老的团队合作,除了可以利用他们的名声以及影响力尽快推广缓释肥之外,他们的超强专业性也可以尽早发现各种问题,从而及时得到反馈,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这无疑能够反过来推动惠农,让焦高亮等人可以不断改良、完善缓释肥的配方,早日促进成熟产品的诞生。
“还有第三个问题,这个问题光靠我们可是不好解决!我们之前在小范围推广的时候发现,农民在施用缓释肥的时候,依旧和传统肥料一样,采取抛洒的方式施肥,没办法充分发挥缓释肥的优势!”焦高亮按动鼠标,ppt切换到下一页,出现了几台农机的照片,其中就有种肥一体播种机。
“好在我们惠农也有自己的农机研发团队,袁老您刚才说水稻想要高产,良种和良肥缺一不可,而在我看来还得加上良法两个字!使用时风厂研发的这些新型机械,可以实现农田施肥逐步从人工施肥到机械化施肥的进步!”
“使用这种机器可以实现秧苗和肥料的同播。”第一张照片是种肥一体播种机,由于水稻种植和小麦、玉米有很大区别,所以这款机器也是专门设计的,可以在插秧的同时进行施肥,“和传统方法相比,这种机器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百分之三十以上,对于农田生态保护和资源节约都有很大帮助。”
“这次张工也带了几台样机过来,给大家试用,希望诸位专家在使用的时候多给我们提意见!”李未给他们介绍了时风厂的农机设计师,他会在这里待一段时间,等教会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使用,并收集到足够的数据和意见后才会返回时风厂,对这款机器进行调整,然后尽快确定型号开始批量生产。
“这款机器才生产出来不久,肯定存在不少问题,到时候大家遇到什么用的不舒服的地方尽管说,小问题我当场就可以解决,问题比较大也可以把消息发回总部,让他们尽快更改然后送新机器过来!”设计师张长涛起来和大家打了个招呼,然后说道。
“太感谢你们了,李董,你这次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啊!我们一定好好使用你们带过来的机器和肥料,尽快多整理一些意见出来,然后一起努力,让广大农民尽快用上更好的种子、肥料和农机!”袁老今天一下就得到了这么多惊喜,感到非常高兴。
在研究中心待了两天,除了讨论缓释肥和新农机的问题,李未还和袁老聊了陈木胜以及海水稻的事儿,袁老在看过陈日胜的研究数据后立刻表示,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这个项目报上去,如此以来,陈日胜就能比原历史中更早地获得国家的重视,从而更早获得机会。
虽然现在有了惠农的介入,海水稻的研究经费已经不是问题,但光靠陈日胜和他的团队想要更快更好的推广这个项目依旧不太现实,大规模的推广工作必须有国家介入才能更好地开展。
现在袁老愿意帮忙就方便多了,以他在业界的影响力,项目报上去之后肯定会及早引起国家的重视,如此以来,海水稻就能更早地进行推广,在许多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进行种植,农民可以得到更多收入,国家也可以获得更多粮食。
“袁老,您要是不嫌麻烦的话,能不能由您来挂名负责这个项目?”李未趁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行不行,我在这个项目上没有做出任何贡献,这都是小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理应由他来负责才是!”袁老连连摆手,坚决不肯答应。
“袁老,这件事我已经和陈老师商量过了,陈老师也很赞同,实际上这是我们占您的便宜,您要是愿意挂名的话,国家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肯定不一样,陈老师的工作也会容易开展许多!”李未继续劝说。
虽然这么说可能有点不太合适,但从实际出发考虑,陈日胜的影响力确实没办法和袁老相比,就算是同样的项目,挂他的名字和挂袁老的名字,运行起来的效率绝对不一样,尤其是国家的支持力度,那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