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超级黑马-《我真的不想当学霸》
第(1/3)页
人们对基因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19世纪60年代,遗传学家孟德尔就提出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观点,但这仅仅是一种逻辑推理的产物。
20世纪初期,遗传学家摩尔根通过果蝇的遗传实验,认识到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是呈线性排列,从而得出了染色体是基因载体的结论。
20世纪50年代,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尤其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双螺旋结构以后,人们才真正认识了基因的本质,即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疗法,成了生理学医学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利用人体dna或arn进行处理,进行跟踪体内细胞,或者是治疗疾病,或是预防疾病。
基因编辑技术,也就自然而然进入医学领域,如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治疗疾病,每个国家都在研究,毕竟哪怕医学再发达,可是目前依旧有很多的疾病让人类束手无策,堪称‘绝症’!
这些年来,一个个百亿富翁,掌握着巨大财富,有着超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却是最终倒在‘绝症’之下。
如今首例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肺癌的诞生,意味着这一项技术,是具有可行性的,说明着基因编辑技术对于治疗肺癌是行得通的。
虽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刘一辰却也不乐观,因为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在错误的位置编辑基因组,从而造成患者身体上的伤害,有时还会引发新的癌症。
再者,基因编辑后,人体会不会产生排斥或者其他意想不到的变异,目前都是未知。
只能说,基因编辑技术治疗肺癌,现在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具体如何,也许需要五年甚至是十年,才能知晓。
其实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在九龙大学,也是有在展开,只不过面临的问题颇为不少,至今也没有产生巨大的研究成果。
虽然关于基因,人类已经不陌生了,但是其实人类对于基因,也只是了解九牛一毛,而且基因工程,虽然发展突飞勐进,但是同样也面临着很大困境,有来自于道德伦理方面,也有来自于宗教信仰方面。当然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对于基因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
时间转入11月份,整个华夏、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被‘神舟十一号’飞船给吸引了。
神舟十一号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代表着华夏成功掌握了飞船与空间实验室自动交会对接技术,独立自主建造空间站,技术层面的技术障碍,基本上被扫清。
整个自动交会对接,共分成五步。第一步是神舟十一号入轨后,经历5次变轨,到达与天宫二号相同的393公里高的轨道;第二步是两名航天员先回到返回舱,并且把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关严,此外他们还要穿上舱内航天服,做好保障措施;第三步则是当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相距5公里时,飞船将进行4次停泊——分别是两者相距5公里、400米、120米和30米时,飞船将通过敏感仪和通讯设备,检查位置、距离姿态是否合适;最后一步则是在30米停靠站,神舟十一号的捕获锁会伸出,卡在天宫的卡板器里,这样飞船和天宫就建立了初步的连接。之后,捕获锁住会慢慢收缩,将飞船和天宫拉近,当对接环完全对上时,对接环里的12把钩锁将会紧紧钩定在一起,完成对接。
交会对接作为载人航天三大基本技术之一,是国际公认的技术难题。到神舟十一号,我国已成功开展了7次空间交会对接,充分验证了自动和手控交会对接技术。与以前华夏实施的交会对接相比,此次交会对接被称为‘太空之吻’,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二者对接是在距离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上进行,这比之前交会对接的轨道高了50公里,与未来计划建设的空间站运行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其次是飞船采取‘主动’,再者‘对接天眼’全面升级,敏感期首次捕获时间由原来的约十秒缩短至不到一秒。
而如今聚焦人们视线的是,华夏首次太空跑步!
这一次华夏首次太空跑步,景海朋连跑一小时。
在太空中,人身体的骨骼、肌肉都会发生一定变化。在天上蹬自行车的感觉和地面不一样,有点像是躺着蹬的感觉,不太容易使劲,以往华夏航天员都没有在太空跑过步,可是此次却进行了。
这充分着展示了航天员的展示,也展示着华夏在航天技术上是非常先进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