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稷下学宫-《从靖康开始》
第(2/3)页
想当初齐国依靠稷下学宫战国称霸。
如今原址重启稷下学宫,为大宋凝聚人才复仇。
“准了,我就代表官家同意三司重开稷下学宫。效法官家对宗泽的信任,正七品及以下官员,黄运转使可以酌情授职,如果官家责怪,予替尔等解释!同时三路各州县张榜遴选女官,我不能把易安,无双和清澜总这么耗着。”
对于大宋的局势,朱琏知道的更多,双手揉了揉自己脑袋,所有的焦虑,都揉成了坚定。
说完又望向李敬,让他继续说。
“凝聚人才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凝聚人心,现在趁着寒冬,各地农民,佃户,都在歇冬,这里离开春农忙还好几个月,全部把他们动员起来,我们没钱,但是有大量铁器,可以考虑做一些锄头,镰刀,犁等农具,铁锅,铁铲等生活用品,换农民过来帮忙挖矿,修路!组织各地用修筑城墙,挖掘护城河,沟壕的方式,置换等农具,兵器,让他们时刻准备自卫!”
三司没钱,可是三司有掌控盐铁的权利。
这年代的农民很穷,很多人家里连菜刀都没有,收割庄稼的镰刀也要跟地主借。
作为武将,当然希望朝廷可以大量派发武器,武装平民,这样金狗想要趁着山东兵力空虚进攻就更难了。
但是陈卓黄灿还是很顾虑,
开宝五年,太祖就颁布过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
之后的宋朝不仅对汴梁,对各地军械管制也日趋严格。
只不过徽宗之后,各地起义军四起,厢军手上的军械四处流散,也没有之前的严格。
万一这些平民被鼓捣反了怎么办?
“李敬,给平民发放武器,也是一面双刃剑!”
一方面是金狗随时来袭,百姓急需武器自卫,一方面有又祖宗之法限制。
朱琏也看出了陈卓等人的顾虑。
会说话的眼睛看着李敬。
“金国亡我大宋之心不死,未来战争会更残酷,作战更多的是需要火炮,床弩等大型杀伤力工具,也需要军队训练组织,发给他们一些刀枪,抵御强盗入门,乃是权益之计策,我相信宋人,我也相信关将军在京西两路的威慑力!”
关胜听见李敬扯到他身上了,笑容满面。
不过李敬说的是事实,勤王之后,关胜在京东两路的威望骤起,他武艺过人,比李敬风头还足。
听见李敬还在说,没有插话。
“其实我宋人非常容易满足,只要专心政务的地方官不渎职,不一门心思捞钱,他们就很忠诚,不会有不轨之举,之所以会出现宋江这类的反贼,无非是地方官不作为,或者是非常严重的天灾赈灾不到位,我记得度支、户部、盐铁三司负责地方官员的财经业绩等考核。我们不妨邀请民间力量介入考核。让地方官员为祸一方的时候,民众有个宣泄,申诉的途径,把所有叛乱的源头掐住。”
看着朱琏有些迷惑,陈卓拿出圣旨附带的几分印纸批数给朱琏解释。
大宋地方官员赴任的时候,一般带着印纸批书,上面事无巨细写满了一年来的政绩和糗事。
要是任期满了,还有一个郑重其事的任满考核。
考核与磨勘制度的核心就是评语。
评语由上级和专属部门撰写。
虽有开口朝下的民间查访渠道,但宋代官吏队伍庞大,将其形成流转制度成本过高。因此,官吏只要对上负责而无需对下负责。在实际执行中,更出现了考核“重年限、资历,轻政绩能力”的现象。
受论资排辈的影响,就连官员印纸批书(个人档案)中进行定性评价的“考词”也都按资历而非实绩书写,结果是“案吏据定式书于印纸”。
陈卓主讲,曹辅在一边补充,两人拿出自己地方履历做说明,朱琏一下子明白了。
“如何邀请地方民众监督,让民众监督政务成为朝局的一个新的俗成。这个可以等李敬回来一起会商,我们相信山东两路和河北路的民众不会在国难之际与官家和朝廷为难。”
朱琏的魄力,让周宁等官员深感她有替官家执政只能,脸上不动声色,心里踏实的很。
“金狗肆虐河北的惨状我也听说了,就照李敬说的办。先给各县官员放风,明年夏天,三司会通过民间风闻为主,试点考核他们的政务,顺便建立长久考核的机制,让他们把城墙和护城河修筑起来!”
大宋一副烂牌,李敬怎么敢去吼着变法。
本质上,他就是宁愿做点技术也不愿意跟人扯皮的懒人,更何况,他还自称是苏门的人,他去主导变法,就意味着背叛。
当年苏东坡王安石虽然惺惺相惜,两派却闹的水火不容,殃及池鱼。
要不是受了赵恒这么大恩情,他宁愿窝在山东指挥别人种田,他连黄河堵截金狗北归都不想去。
只能利用现有的制度,临时的改良,先把民力利用起来。
顺便潜移默化的一步步改进现有的制度。
逼着地方官作为起来。
已经是李敬最后的倔强了。
在他眼中,反宋远比金国入侵对宋人造成的伤亡更大,那这些人口去开启大航海时代不好吗?
再说,赵匡胤要知道,自己子孙后代不争气,被金狗这么羞辱。
棺材板都压不住。
封建王朝的轮回,绕过了谁?
他和关胜,种彦鸿都讨论过,金狗为了接应掠夺汴京的战果,会不会兵临山东河北三路。
即便不进攻,也牵制住他们的兵力。
所以济南府周围必须要留存兵力。
骑哨要朝着河北东路和大名府路,南京路警戒。
周边的县州也必须要紧张起来。
别金狗没打着,后院失火了。
他更担心金狗带着二帝,从山东北上了,那才叫丢脸死。
陈仁俊,李云易,刘阳,这次就不随军出征了。
征发新兵训练,监控山东两路。
种彦鸿也留下了一个将领在河北。
他眼巴巴望着黄灿能多拨发一点军械,运到河北和二龙山去。
如今铁厂的瓶颈就是铁矿石头,既然有聚拢民力的办法挖掘矿石,修筑城墙。
现在忙着打造兵器,民用的铁器先把样品做出来。
等大军开拔,铁厂大量的兵器制作会转为民用,至少春耕之前,可以把民用的铁器打造出来。
当即就让三司写出告示。
安排下去。
看着关胜,陈卓等人把李敬的建议一一写成条陈,然后交给皇后过目。
从来没有亲自批阅过奏折的朱琏看的有些心虚,生怕官家说他僭越。
揉了揉额头,又看着山东官员把她当成主心骨的态度,心一横,笑着对李敬说。
“李敬,对三司还有何等谏言,一并说了!”
李敬想说如果二帝真的被掳了,想让朱琏站出来监国,可是这种没发生的事情。
第(2/3)页